您当前的位置 : 专题库

建设基地 成果转化 走通农业科技创新最后“一公里”

来源: 长城网  作者:田桂云 徐俊杰 李万贵 李元迎
2018-05-23 16:12:00
分享:

  项目把基地建设作为示范推广工作的重要载体和依托,建成了沧州南皮、邢台威县、邯郸曲周3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22个省级园区和黄骅雨养旱作、景县微咸水利用、宁晋微灌水肥一体化、巨鹿杂粮、南宫、成安、曲周棉麦双丰,威县、黄骅农牧结合等43个标准化示范基地,大大提高了示范展示效果。

  项目先后组织了77家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参与了110项科技成果的转化工作,极大地调动了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参与项目的积极性,使研发成果快速熟化物化,带动了研发成果落地生根。

  项目培育了南皮渤海粮仓种业、大地种业、兰德泽农种业公司,转化了耐盐、抗逆、抗旱节水的小偃系列、石麦系列、衡麦系列小麦品种。培育了“肥尔得”控缓释包膜肥料,“领先科技”,“优净”、“根力多”生物肥料,“威远生化”,“艾禾牧业”等科技型企业,为渤海粮仓区域的土壤改良、病虫草害防控,提供了服务保障,促进了循环经济的发展,善待大地母亲,净化生态环境,保障绿色生产。

  项目与“中友机电”、“迪龙节水”,“农哈哈”,“中农博远”,“润丰源”等机械设备公司合作,转化专利技术20多项,实现了科技成果、技术模式的规模化推广。

  项目与新型经营主体合作,构建了种子、肥料、植保、农机、技术五大服务体系。由省技术推广总站牵头,组织开展30个推广县的技术服务工作,在棉增粮区、超吨粮区、微咸水补灌吨粮区、旱作雨养区、盐碱地改良区示范推广八大技术模式,技术模式在项目区实现了全覆盖,年均示范推广面积440万亩以上。

  通过5年的项目实施,河北省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共取得专利52项,制定地方标准26项,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出版专著8部;培养科研技术骨干20多人,培养研究生17人。制作专题技术片15部,组织规模现场观摩会100多场次,发放技术资料10多万份,培训农民上万人次。

  2013~2017年,在沧州、衡水、邯郸、邢台4市43个县累计推广八大技术模式5197万亩,增粮47.6亿公斤,节水41.4亿方,节本增效109亿元。其中,仅2017年就增产粮食16.65亿公斤,节水10.8亿方。

  李振声院士评价河北渤海粮仓项目:技术模式突出,措施有力,成效显著,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

  2016年7月,河北省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创新团队被中共河北省委、省政府评为“高层次创新团队”,2017年1月,获唯一的“年度河北十大经济风云人物”创新团队奖。

  2016年《河北省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行动方案》获河北省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

  2017年3月21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汪洋考察了河北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宁晋基地,对基地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民富粮丰织锦绣,沃野深处涌春潮。5年来,渤海粮仓的“大舞台”上演绎了让人赞叹的现代农业故事,流淌着农业科技人员勤劳的汗水,更折射出了省委、省政府决策阡陌、扎实推进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的劳苦与心志。

  放眼未来,渤海粮仓的建设者们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绿色发展,改善环渤海地区生态环境的需求,农牧结合,粮饲结合,立草为业,筛选一批耐盐经济植物品种,构建“梯次推进”改良重度盐碱地技术体系,生产、生活、生态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为河北农业绿色高效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提供重要的科技支撑。

关键词:农业科技园,科技成果,转化责任编辑:周毅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