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专题库

【河北】易县:“四好农村路”做出“易”样

来源: 中国交通新闻网   作者:曹玉祥 许磊 于正万 唐艳玲
2018-05-25 10:24:54
分享:

  易县是河北省贫困县,经济发展落后, 2017年财政收入仅4.8亿元。客观条件的限制阻碍了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速度,但是不能阻挡易县人民奋勇争先的脚步。

  党的十八大以来,易县聚焦农村公路“建、管、护、运”各个环节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坚持以创新统揽全局,以创新破解难题,破解了公路建设养护融资难、交通运输执法难、偏远山区群众出行难、路域环境治理难等问题,农村公路由砂石路、硬化路到等级路再提升为绿色廊道,实现了农村公路面貌的根本性转变,探索出了一种在经济发展落后、财政资金不足条件下建设“四好农村路”的新模式,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四好农村路”创建工作趟出了一条可行之路。

  创新融资方式着力建好、养好农村公路

  首先多渠道筹集公路建设资金,一方面整合涉农资金、京津对口帮扶资金、上级补助资金、“一事一议”资金,用于农村公路建设。筹资3.45亿元,修建了易水湖狼牙山旅游公路,全长30公里;投资8400万元修建了荣乌高速狼牙山连接线,全长8.85公里。同时,积极鼓励引导企业和社会资本投资8000多万元修建了园区路、产业路、旅游路共计50余公里。目前,全县通车总里程1822公里,27个乡镇469个行政村全部通上了等级公路,农村公路覆盖率100%。

  其次多方式筹集公路养护资金,整合交通资金、养路工区资金、景区发展资金、美丽乡村建设资金,投入1800万元实施“洗脸工程”,重点整治路域环境。同时,实行“以树养路”,以承包、租赁等方式,将乡村公路宜林路段的土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推向市场,每年可增加养护资金近百万元;实行“以路养路”,以市场化方式运作路边广告牌,增加收益用于公路养护。实行“以地养路”,随着“绿美交通”建设的持续开展,道路周边建设用地快速升值,增加了财政收入,提高了养护资金的投入。实行“共享共养”,对园区路、矿区路、景区路、林场路、军民共建路,实行“交通+企业、交通+景区、交通+林业、交通+部队”的联合养护模式,双方共同出资、共同养护、共同使用、共同受益。进一步缓解了政府融资压力,化解了筹资难问题。

  创新执法体制着力管护好农村公路

  整合原运管站、出租站、地方海事处、路政执法大队等部门的执法职能和执法力量,率先成立了“易县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全面负责交通运输行政执法工作,提升了执法效率、强化了执法力度。同时,成立交通运输局警务室,县公安局派驻10名警务人员,全力配合交通运输行政执法工作。探索建立了“路长制”,设立了乡镇公路管理所,健全完善了路产路权保护机构,全面提升了农村公路管理水平。

  创新出行方式着力运营好农村公路

  积极鼓励引导社会资金投资,发展智慧交通、绿色交通。率先开展了智慧交通建设,全部依靠社会资金引进了“京鱼出行”共享新能源电动汽车600辆,设立充电桩700根,实现了村村都有充电桩,村村都能共享新能源汽车,补充了客运短板,丰富了农村群众出行方式,提高了公路运营效率。同时,增设新能源公交运营线路7条,引进社会资金购置新能源公交车40辆。目前,全县客运企业4家,班线72条,客车172辆,行政村客运通达率100%。形成了以道路客运班线为主,城乡客运为补充的道路运输经营网络,极大方便了城乡居民的快速便捷出行。

  通过创新举措,易县“四好农村路”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也带动了脱贫攻坚、全域旅游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在“四好农村路”工作开展过程中,易县突出“畅美交通、绿美交通、亮美交通”理念,把农村公路建成旅游路、景观路;突出“精准实施、精准扶贫、精准服务”理念,把农村公路建成脱贫路、产业路、幸福路,实现了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交通与脱贫协同攻坚、交通与乡村和谐共荣,为党和政府在基层凝聚了民心。

关键词:易县,贫困县,经济责任编辑:周毅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