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关乎国泰民安。如何通过科技创新提高我国中低产区的粮食产能,始终是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李振声院士挂记于心的大事。
2011年1月17日,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到家中看望李振声院士,李振声院士提出了改造中国盐碱地,提高粮食产能的构想,习近平嘱托他这是一件大事,一定要把研究成果落到实处。2013年7月17日,李振声院士第二次与习近平总书记见面,汇报了实施渤海粮仓项目的构想。
2013年国家科技部、中国科学院联合启动实施国家重大科技支撑计划——“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放置在一个历史的视角看,这是河北农业发展一个值得标记的时间锚点:
这项国家科技示范工程涉及河北、山东、辽宁、天津三省一市3000多万亩中低产田和1000多万亩盐碱荒地,主战场在河北。河北省项目区涉及了沧州、衡水、邢台、邯郸4市共计43个县(市、区),耕地面积3387万亩,占全省耕地面积的34.4%。占河北、山东、辽宁、天津“三省一市”实施区域面积的60%以上。河北项目区“粮食生产与水资源约束矛盾突出、农业生产基础条件薄弱、农村经济发展缓慢、科技成果转化推广渠道不畅”。——这里是建设“渤海粮仓”的“硬骨头”,也是扶贫攻坚的“牛鼻子”。
河北省委、省政府对此高度重视,时任省长张庆伟亲切会见了李振声院士,并指示河北省要把“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增粮工程予以实施,2014-2018年连续4年写入省委“一号文件”和省政府工作报告。
项目开展五年来,河北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扎根大地,开花结果,科技示范有如滴水穿石走进农业生产和农户生活,融入了我省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大趋势中,成为科技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鲜活例证。
在谈到项目组织实施时,河北省项目区首席专家王慧军教授说:河北省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的实施,要在确保口粮安全的前提下,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按照“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生产生态协调”的工作思路,和“生态优先、节水改土、稳夏增秋、棉改增粮、粮饲结合、集约经营”的技术路线,全面提升中低产地区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体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藏粮于水”。根据水土资源承载、市场需求状况、生态环境容量、产业结构调整统筹考虑大粮食生产问题,为科技扶贫,振兴乡村经济和农民增产增收服务,促进河北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