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个春天,又是一个播种希望的时节。
在易县流井乡全山庄村的山坡、田岗,又看到了他们忙碌的身影:向村民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帮助群众安排春耕生产,解决生活生产难题……他们就是易县县委办公室驻全山庄村工作队。
工作队队长张建宇熟络地和父老乡亲们打着招呼,他感慨地说,从2016年入驻全山庄的第一天起,大家就把根扎在了脚下的这片土地上。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他们有信心,带领这里的贫困群众打场胜仗,一起在奋斗中创造幸福。
“你要是端着个架子,就听不到真话”
全山庄村位于易县西北部,山多、路远、交通不便,全村285户、1010人中有贫困户56户、125人,村民收入来源主要依靠牲畜养殖和核桃、红薯种植,是个典型的贫困村。
“你要是端着个架子,就听不到真话。”这是张建宇常和队员们说的一句话。驻村第一天,工作队就与村两委干部座谈,详细了解该村的基本情况及贫困户的基本信息,并就精准扶贫工作进行沟通交流,开展入户走访调研。
白天走访,晚上汇总,利用周六周日分析。经过一个月时间,将全村贫困户按照致贫原因分类,包括5户自身因病或残疾丧失劳动能力的;15户主要劳动力年龄60岁以下,家庭成员因病致贫的;36户主要劳动力60岁以上、因病、因残或因学致贫的。
他们每天坚持写民情日记,完善建档立卡信息,定期修改完善更新,实现动态化管理,为明确脱贫举措打下基础。工作队公正、务实、亲民的作风,在很短时间内就赢得乡亲们的信任。村里人都说,这群人都揣着为民办事儿的心。
“扶贫不能做面子活,重要的是把里子做好”
在工作中,工作队认识到:扶贫不是纸上谈兵,得趟出条致富的真路子。扶贫不能做面子活,重要的是把里子做好。
工作队立足村情,有针对性地制定脱贫计划和实施方案。根据地理优势,确定了“稳定发展核桃、红薯种植及养殖等传统产业,利用山场广、日照足的优势,大力发展光伏产业”的致富路子。经村民代表会通过,光伏发电项目被确立为脱贫主产业,每个贫困户以入股分红的形式参与,群众收益确定为10%,让农民尝到扶贫“红利”。
去年10月,每个贫困户当年的光伏发电产业分红金1200元和25个贫困户折股量化资金已经发放到户,贫困户黄志和、沈兰坤、梁怀宇等当年都获益1500元。
“乡亲们需要什么,我们就要做些什么”
在核桃地里,县林业局的技术人员指导村里果农们进行春季管理。据林业局的干部缪国印介绍,这已经不是他们第一次受工作队之邀来该村开展培训了,除了果树管理,他们还会适时开展养殖技术、红薯种植、农业科技推广、家政服务等培训,并为全村更换了200亩优质花生新品种,特别受欢迎。
“扶贫无小事,群众无小事。乡亲们需要什么,我们就要做些什么。”这是张建宇两年多扶贫工作中的切身感受。为解决党员活动场所问题,他们协调县委组织部对村“两室”进行改造,购置了电视用于党员培训;为方便农产品运输,投资1万元为进村公路增设错车道;助力乡村旅游,投资50万元,准备打通全山庄到千佛山的公路,同时硬化村内道路520米;联系移动公司架设宽带网络;为丰富群众的业余生活,投资6000元建起文化广场,协调县文体办配备体育器材,协调县图书馆建起农村书屋、图书阅览室和村民活动室,还从县文化馆请来专业老师对村里的广场舞骨干进行培训,配齐30套广场舞服装;年底请教育局书法家为群众写春联;为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新安装太阳能路灯56盏,建起垃圾池和垃圾填埋场,粉刷美化主街道墙体1200平方米;为解决群众就医难问题,
联系县中医院和乡卫生院入村开展扶贫义诊活动;为解决孩子教学器材不足等问题,积极与易县教育局沟通,为全山庄小学调拨电脑、电子琴等教学器材;为培树文明新风,组织编写含有“全山庄好儿媳”“亲人手牵手”等内容的村史,开展移风易俗承诺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社会正能量。
他们不仅把扶贫工作做到村里,还做到每名贫困群众身边。通过组织开展“我的扶贫我的村”“捐衣送温暖”等活动,联系爱心企业与村里6名贫困学生结成帮扶对子,为贫困户发放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和日常消费品,为韩奎等7户特困户每户发放2000元生活困难补助金。联系当地企业,为有一定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提供就业岗位。夏天,他们给贫困户带去绿豆、白糖;冬天,他们为群众送去被褥、棉衣。在贫困户眼里,他们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
扶贫工作有苦有甜,但对于张建宇他们而言,这就是一种幸福,一种和群众抱成团奔向小康的幸福。他们迈着幸福的脚步正奔向更美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