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对我来说是意义非凡的一年,生活中我完成了角色的转变,成为了一名新晋奶爸;工作上更是受益匪浅,收获颇丰。”河钢石钢炼钢厂青年职工彭飞感慨道,“我愿意继续扎根现场,用这一年中学到的丰富知识,为公司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2018年,中国金属学会因工作需要,向公司借调一名青年科技人员去总部工作一年,彭飞有幸被选中,从而开始了一年的“北漂”生活。
初来乍到的彭飞时刻保持着谦虚谨慎的学习态度和“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探索精神,他说:“‘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我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一遇到不懂的难题,我就会查阅资料,向专家、同事们请教,直到问题解决为止。”彭飞的谦虚好学使他迅速成长起来,将他的勤奋看在眼里的专家把组织会议、收集资料、整理会议内容、技术资料的重任交给了他,专门负责将各场会议中参会院士、专家的发言、思路、观点以及各种技术资料进行整理汇总。
“刚开始真的有点手足无措,专家语速过快这一点就让我犯了难,我甚至根本来不及记录,只能在散会后一遍遍反复听着录音进行整理校对,生怕出一丁点差错。”经过几次大会的锻炼,彭飞的记录速度变得飞快,“现在会议结束后两个小时内,我就能将最终简洁的会议纪要递交到各位与会专家手中,方便专家进行查阅。”做这项工作,加班加点对彭飞来说是家常便饭,但他却毫无怨言:“在这大大小小无数次的会议、调研、考察中,我通过与专家们的交流学习,通过会议资料、技术文件的整理汇总,积累了知识,开阔了眼界,受益良多。”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厚积薄发的彭飞终于在一次交流座谈会上发出了耀眼的光芒。在那次座谈会上,有专家要求各参会人员就品种钢、特殊钢的工作谈谈看法。“这可是我的强项,凭借着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我进行了一次即兴发言。”结合在学会工作积累下来的专业知识和在公司现场工作的经验,彭飞系统而深入地就品种钢、特殊钢的性能、冶炼方法对钢中氧含量的影响等内容进行了阐述。他的精彩发言令人印象深刻,与会专家特意打听他的来历和姓名,当得知他是来自河钢石钢的青年技术人员时,专家们纷纷对公司培养出的青年职工表示了赞扬。
在北京工作期间,彭飞还参与了“2035先进基础材料研究”的课题研究工作。“这个课题是院士们从3年前就开始着手准备的,我非常幸运地参与了课题研究工作。”此课题涉及了钢铁行业、非金属材料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与发展策略,彭飞将院士、专家的观点和经验进行了详细记录与总结,并将其中与公司发展有关系的内容进行了梳理,“这些内容有助于我以后更好地为公司服务,为新基地服务。”彭飞高兴地说。
身在异地,彭飞时刻不忘自己是一名河钢石钢的职工,他抓住一切时机,向学会和行业内的不同人士宣传介绍公司,广泛介绍公司的产品特点,大力营造公司在业界的良好形象。去北京中国金属学会总部报到时,彭飞的行李箱中除了几件换洗衣物外,其余都是公司一摞摞的宣传册,彭飞说这就是他的名片。在与周围同事们相熟后,彭飞时刻不忘为公司做好宣传工作。工余时间,他一遍又一遍地向各个部门的同事们讲解着公司的生产经营情况、产品结构、工艺特点、新基地建设等等各方面内容。“只有先做到了解,日后才会更加关注。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可以让中国金属学会的专家、同事们了解到原来河钢石钢的产品这么棒,原来河钢石钢人的‘梦工厂’这么强!”
带着满满的收获,彭飞胜利“返家”。在他返回河钢石钢报到之时,一封来自中国金属学会的感谢信也飘然而至。“他成功拉近了企业与学会间的距离,增进了企业与学会间的联络。”感谢信用充满褒扬的语句,充分肯定了彭飞一年来的工作。他不仅为自己赢得了荣誉,也为公司的形象增添了光彩。(于宗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