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商会频道 > 商会要闻

运河今朝媒体行⑥|运河古梨第一乡 产业增添新“钱”景

来源: 长城网  作者:段维佳
2021-06-04 10:29:02
分享:

  长城网记者 段维佳

  在辽阔的冀南平原东北部,古老的京杭大运河西岸,坐落着“运河古梨第一乡”——阜城县刘老人村,每年4月初,村北的百年老梨园内,5000多棵古梨树铁干嶙峋、虬枝如龙,梨花竞相盛开。

  刘老人村地处阜城、东光、泊头三县交界,全村耕地面积3750亩,其中梨树面积3000多亩,光百年以上老梨树就有5000余株。靠着梨果种植,刘老人村成为当地有名的富裕村。

   梨品荟萃园内种植的百年梨树。长城网记者 段维佳 摄

  “4月来看梨花,从7月到11月都有梨吃。我们还对鸭梨进行了深加工,开发出梨汁、梨酒等产品。靠着这些梨树,全村过上了好日子!”阜城县霞口镇刘老人村党支部副书记刘风义笑着说。

  刘老人村梨韵广场东侧有一处池塘,因其形状似梨,故称“风韵梨塘”,走过东西连接的木桥,就是占地40余亩的梨品荟萃园,这里汇聚了名优梨果60多个品种,其中小酸梨、疙瘩面、小糖梨、秋梨、脆梨等5个品种为世界仅存的特色果品。

  而这些老梨树,曾经由于化学肥料过度使用,造成品质接连下降,甚至一度遭遇“砍树”。“果子摘下来一尝,没有鸭梨味了,谁还会买?”为了走出老梨树的困境,村两委多方谋划,一定要保护好祖辈留下的“金饭碗”。

  梨文化博物馆展出的鸭梨模型。长城网记者 段维佳 摄

  2011年,刘老人村成立梨果产业合作社,改分户经营为统一规范管理,严格按照标准化、产业化、无公害化模式进行生产,精施有机肥,终让百年老梨枝再展嫩芽,焕发生机,梨果品质有了极大提升。

  鸭梨虽然是传统产品,但存在着品种单一、产量不高等问题。对此,刘老人村积极外出“取经”,引进了黄金梨、丰水梨等新品种,并大力推广密植梨种植技术,使得梨果品种和产量都有了极大提升,高端果品占比明显提高,有效满足了市场需求。

  2015年,刘老人村又与北京多维集团合作,规划了占地万亩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流转包括刘老人村在内的周边村土地近万亩,全力打造集观光、采摘、旅游、深加工于一体的高科技示范园区。

  刘老人村开发出的梨酒产品。长城网记者 段维佳 摄

  为利用好梨果资源,延伸产业链条。近年来,刘老人村陆续成立面粉厂、木器加工厂等十几家企业,对鸭梨、梨木等相关产品进行深加工,开发出梨汁、梨干、梨酒、梨花茶、梨木家具等产品,进一步增加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和群众收入。同时,积极推进“互联网﹢农业”,与京东商城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实现了高端梨果“百年老梨”全部网上售卖,为刘老人村的梨果产业增添新“钱”景。

  “现在村民能挣两份钱,一个是土地流转的地租,一个是去梨园务工,或者到外地打工。相比过去,大家的收入着实涨了不少。”刘风义说。

  据悉,刘老人村农业总产值4500多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性收入已达12500元,年村集体收入超过50万元。

  梨果产业不仅富了百姓,更美了乡村。

  平坦的水泥路四通八达,灰瓦白墙的新民居井然有序,休闲广场上文体器材一应俱全。近年来,借助美丽乡村建设的契机,刘老人村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显著改善,整修道路、粉刷墙体、铺设广场、新建游园,通上自来水、旱厕改水厕……“农村美如画、人在画中游”的美好愿景正在逐步实现。

  梨韵广场。长城网记者 段维佳 摄

  “春赏梨花千顷雪,夏听野雉伴涛鸣,秋尝脆梨观红叶,冬览虬枝挂雾凇。”如今,刘老人村借助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以“百年梨园”为基础,深入挖掘乡土文化、运河文化和梨文化资源,规划建设了梨文化博物馆、村史文化展馆等八景十园二十八处景点,全力打造集观光旅游、休闲养生于一体的古风梨韵小镇。

关键词:大运河,乡村振兴,产业,刘老人村责任编辑:杨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