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大力支持省会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日前,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大力支持省会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全文如下。
石家庄市作为河北省省会城市和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的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发展水平关系全省大局,关系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推进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城市,是省委、省政府着眼战略全局作出的决策部署,是全省上下的共同责任。为支持石家庄市加快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现结合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坚持政治站位,始终保持省会建设发展的正确方向
河北是革命的土地、英雄的土地,是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的地方。石家庄市是我们党解放的第一座大城市,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和丰富的红色资源。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北知之深、爱之切,在正定工作期间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思想财富、精神财富和实践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8次视察河北,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为我们做好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和推动的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北京冬奥会筹办“三件大事”,为河北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和前所未有的战略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对石家庄发展高度重视,对正定古城保护作出重要指示,为在石家庄举办的首届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发来贺信,2021年初又给平山县西柏坡镇北庄村全体党员回信,给全省上下以巨大的鼓舞和鞭策,也给石家庄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全省各地各部门要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和“四史”宣传教育,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力推动石家庄市高质量发展。要从政治的高度抓好省会建设,切实把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关怀转化为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努力推动省会城市建设跃上新台阶。要从战略的高度抓好省会建设,牢牢把握重大国家战略和国家大事带来的宝贵机遇,努力在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中实现更大作为。要从全局的高度抓好省会建设,充分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努力为新时代全面建设现代化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坚持省会功能定位,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城市
充分发挥石家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产业优势和红色资源优势,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格局,围绕“三区一基地”定位,紧密对接雄安新区建设发展,着力增强省会综合经济实力和吸引辐射带动功能,当好全面建设现代化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的排头兵和领头雁。
——大力建设现代化省会。实施大省会战略,科学编报国土空间规划,高水平推动石家庄产城融合,同步推进产业现代化与城市现代化,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快城市智慧化、精细化、人性化建设,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市更加宜居宜业。到2025年,形成现代化省会都市圈,城市品位大幅提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5%左右,数字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0%左右,成为全省现代化城市的标杆。
——大力建设国际化省会。扎实推动石家庄率先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提高城市全球链接能力,扩大国际经贸合作和人文交往,建设国际化区域性陆港枢纽。推进石家庄企业国际化、产业国际化、城市国际化、人才国际化,打造河北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和示范窗口。到2025年,自贸试验区正定片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空港、陆港、海港“三港”融合程度不断提高,“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地位进一步凸显,实际利用外资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以上,经济外向度达到25%以上,形成开放型经济发展新高地。
——大力建设美丽省会。对标国际一流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突出“生态、洁净、秩序、文明、美丽”,全面提升省会建设管理水平,加大旧城区改造提升力度,加快建设建筑优质美观、设施国内一流、服务公平高效、生活舒适便利、生态环境优美的现代化省会。传承历史文脉,增添城市人文底蕴,打造富有现代化国际化魅力、具有燕赵文化特色的高水平省会。到2025年,石家庄市万元GDP能耗比2020年降低19%,实现城镇地下水全面回升。
——当好全省排头兵。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坚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方向,扭住扩大内需战略基点,紧紧围绕全省中心工作,着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巩固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持续增强省会经济实力,把石家庄打造成为带动全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到2025年,石家庄市经济总量力争超万亿元。
三、坚持科学研究编制省会国土空间规划,不断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水平
大力支持省会实施拥河发展战略,打造滹沱河沿线高水平生态经济带,进一步优化国土空间总体布局。
科学编报国土空间规划。围绕建设特大城市和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城市,以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为依据,核定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和耕地保有量。根据国家相关规范、规定,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立足石家庄市人口增长趋势、城市建设发展和空间布局需要,给予石家庄市更多的用地支持,缓解主城区人口压力,提升城市承载功能,确保规划建设用地发挥最大效益。
依法依规合理拓宽发展空间。通过科学合理规划滹沱河城区段南侧行洪通道、绿地等,调整优化洪水出路,提升防洪标准,在保障防洪安全的前提下,依法依规按程序拓展发展空间。积极协调自然资源部给予政策支持,统筹耕地占补平衡指标并予以倾斜。
坚持集约节约利用土地。支持推动省属企事业单位搬迁腾退的在石土地,达到收储条件后,及早按规定和程序交付石家庄市收储,由石家庄市按照国土空间规划进行开发建设。石家庄市列出清单后上报省政府,省政府逐项分解落实到省直相关部门,省直部门与相关县(市、区)搞好对接,统筹提出工作方案,妥善解决债权债务、职工安置等问题。省会城区和各县城现有闲置土地要充分利用。
四、坚持完善现代产业体系,推进省会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突破
大力支持省会做大做强做优主导产业,全面提升高质量发展水平。
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着力发展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医药健康产业、新材料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现代商贸物流业等主导产业,力争3到5年内打造5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培育壮大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和科技领军企业。
大力发展和利用资本市场为实体经济提供资金支撑。充分发挥已设立的省产业发展基金的作用,加大对石家庄市的支持力度,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数字经济、现代服务业和现代都市型农业。积极引导和鼓励各类企业股改和上市,充分利用好资本市场的作用。
大力支持石家庄市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进石化、纺织服装、食品、钢铁等传统优势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转型。支持石炼化建设高端新材料项目,提升企业质量效益和安全水平。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坚持数字化、高端化、集群化、专业化发展,培育壮大金融业、文化创意、科技服务、设计研发、品牌营销等生产性服务业,加速发展楼宇经济、总部经济、会展经济和商业街区、风情街区等城市经济业态,服务业高端化发展特征更加突出。
大力发展都市型农业。加快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加快建设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推进强县富民。
大力支持石家庄科技创新和科研成果加速转化。鼓励石家庄市申报建设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工业设计中心。
大力支持石家庄市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格局。推动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企业、农副产品深加工等疏解项目优先在石家庄市布局。积极推进本市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支持北京、雄安研发、石家庄转化科技成果优势互补。
五、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有效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坚持以绿色发展为导向提升生态品质,补短板、强弱项,支持省会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稳定退出全国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后十”,加快建设天蓝地绿水秀的美丽省会,持续改善生态环境。
加大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力度。制定支持省会发展绿色能源的政策,省市共同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在保障电力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上,尽可能降低石家庄本地燃煤机组耗能,实现燃煤机组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逐年下降的目标。支持石家庄市燃煤发电机组进行燃气等清洁改造,省级对运营补贴给予一定补助。
加大支持生态环境建设力度。增加对石家庄市的生态补水量,正常年份每年不低于5000万立方米,实现民心河、环城水系、洨河常态化生态补水;帮助石家庄市申报国家林草局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示范项目,省级项目资金优先支持石家庄市植树造林。石家庄市按照国土空间规划和布局,加大绿化力度,到2025年森林覆盖率达到43%以上。
六、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增强省会建设发展的内生动力
全面深化改革,抢抓“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等重大机遇,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增强开放发展活力,全面提升开放度,推动石家庄建设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区域中心城市。
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定片区建设。支持石家庄国际陆港建设和申报进境粮食指定监管场地、保税物流中心(B型)。支持石家庄高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各类开发区整合扩区、提升能级和提质增效。
加快制定提升省会国际化水平的支持政策。引进建设一批世界知名品牌连锁酒店、商场、学校等,精心打造城市客厅等凸显石家庄特色的标志性建筑,扩大全球知名度和影响力。
加快实施“走出去”和“引进来”战略。支持省会加强与国际友好城市的务实交流与合作,每年举办一批国际化经贸合作论坛、人文交流、商务活动。积极搭建对接平台,力争吸引更多跨国公司、国际机构来石投资。
七、坚持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积极构建高效快捷的交通路网
围绕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成连接京津冀主要城市及相邻省会城市的“1.5小时交通圈”,巩固石家庄市区域交通枢纽地位。
积极支持省会完善交通体系。协调解决石家庄市三环内所有高速公路取消收费问题,于今年9月30日前落实,向社会负责。对省属新元高速、石太高速、石黄高速绕城高速以内路段资产转让石家庄市事宜,由省交通运输厅和石家庄市按照市场化方式和公平合理原则解决。属石家庄市的收费道路由石家庄市自行解决。省市属高速公路取消收费后,一律改为市政道路由石家庄市建设和管理。积极争取将衡昔高速(含石衡高速)、石忻高速、清魏高速纳入国家高速公路网。加快推进石雄、石衡沧港城际铁路建设,巩固省会区域交通枢纽地位。
积极支持扩展市域路网。支持石家庄市对省会主城区周边国省干线按照一级公路标准进行新(改、扩)建,“十四五”期间省级资金补助在国道省补标准和省道一般标准基础上再予以提高。
八、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保障改善民生
坚持民生连着民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深入实施20项民生工程,着力办好10件民生实事,全面完成棚户区、老旧小区、城中村、老旧管网等改造和雨污分流,加快停车场建设,补齐欠账和短板,着力提升教育、医疗、养老、托育、文体等公共服务水平,不断增进民生福祉、促进共同富裕。
大力支持石家庄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和特色教育。积极支持河北工业大学等“双一流”高校在石家庄市建设研究生培养基地。支持石家庄市积极争取石家庄学院硕士学位授予权和石家庄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升本。
大力支持全面提升养老事业水平。加大对省会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支持力度,对连锁运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的机构,优先给予奖励;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石家庄市老年养护院建设和公办养老服务设施改造提升,增加普惠型养老床位供给。支持石家庄市发展多种类型婴幼儿照护示范机构。支持石家庄市今年内实现城乡幼儿园和社区老人日间照料设施服务全面到位。
大力支持石家庄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进一步提高省会公共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支持石家庄市建设河北省重症肌无力医院,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联合申报建设区域医疗中心。全面提升省会应对突发重大传染病的能力。争创国家级、省级安全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和省级生产能力储备基地。
九、坚持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全面提升工作质量和效率
强化改革意识和创新思维,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善于运用市场化手段,解决制约省会建设发展的关键问题。
积极支持省会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除法律法规和国家明文规定不得下放的行政许可事项外,聚焦省会城市发展需要,坚持权责一致原则,将省级行政许可事项依法依规委托或下放石家庄市实施。省直相关职能部门搞好监督指导、支持服务,确保放得开、接得住、管得好。
积极支持石家庄市全面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带头健全完善信息化网络平台,尽快实现“网上咨询、网上受理、网上审批、网上反馈”全流程办理。
积极支持石家庄重点项目和土地报批限期办理。对石家庄市申报到省的农用地转用、土地征收项目,坚持一次告知、简化要件,随报随接、限时审批,对“两新一重”项目,实行特事特办、急事急办,最大限度提高审批效率。
加大对省会建设专项补助力度。省级财政资金及省直职能部门专项资金给予石家庄市倾斜。在现在省级财政补助资金的基础上,2022年至2025年根据省会建设需要,省级每年再安排省会建设专项补助资金5亿元,用于补齐功能短板、补足生态弱项、补上设施空白,还空间于城市,还绿地于人民,还公共服务配套于社会。
加大政府债券支持力度。在防范债务风险的前提下,省级每年在分配新增政府债务限额时,对石家庄市给予倾斜,支持省会加快建设发展。
十、坚持完善责任体系,凝心聚力狠抓工作落实
全省各级各部门和石家庄市要站在政治、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化认识,统一行动,突出重点,攻坚克难,凝心聚力加快省会建设发展步伐。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省委领导、省政府牵头,省委常委、省政府常务副省长负责协调,省有关部门和石家庄市参加的省会建设发展联席会议机制,每季度召开1次支持省会建设发展工作会议或协调会议,听取省会建设发展情况汇报,研究解决重大问题,统筹协调相关工作。省委常委会会议、省政府常务会议每年定期不定期研究省会建设发展议题。
健全责任体系。石家庄市严格落实主体责任,抓住省委、省政府支持省会建设发展的重大机遇,激发内生动力,层层压实责任,加大工作力度,解放思想,拼搏竞进,全面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省直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不折不扣落实各项支持措施。省委督查室、省政府督查室要加强督查督办,形成支持省会建设发展的强大合力。
细化分解任务。省有关部门和单位根据职责分工,尽快制定具体支持方案和行动举措,逐项明确时间表、路线图、责任人,确保政策有人管、工作有人抓、责任有人担,为政策落实、资金落实、任务落实提供坚强保障。
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之风,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责任感、紧迫感,抓好各项支持政策和措施落地落实,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城市,以省会之进服务全省发展大局,为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做出省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