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是河钢石钢“两条战线、四个方面”作战的关键时期,轧钢厂南区以“简单、高效、低成本”为原则,向钢益公司对标学习,在降本增效方面采取多项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河钢石钢“稳质量、调结构、提价格”工作添砖加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就是规章、制度。我们务必要尽快整理出适合轧钢厂南区成本管理现状的规章、制度来!”7月初,轧钢厂南区在周例会上对加强成本控制做出安排。
经过相关人员的多次讨论,《轧钢厂南区成本管理办法(草案)》新鲜“出炉”。为此,轧钢厂南区还组织专题会议,进一步征求技术科、设备科等科室人员的意见和建议,最终制定出《轧钢厂南区成本管理办法》。此办法是轧钢厂南区加强过程管控、强化成本与阿米巴结合管理思路的综合体现。
《轧钢厂南区成本管理办法》下发后,南区各产线迅速组织职工进行学习。轧钢厂南区现场办联合技术室、设备室职工深入基层帮扶指导、答疑解惑,全员上下共同为降本增效作出最大努力。
三人行必有我师
轧钢厂南区组织全体职工学习钢益公司“提效降本双10%”汇报材料,使职工了解到,钢益公司提效降本的胜利源于他们勇于战斗、敢于胜利的工作态度,勇于创新、敢于担当的工作作风,关注现场、关注细节的工作措施。
通过学习,大家充满干劲,信心十足。深受启发的轧钢厂南区技术室质量负责人端和键与点检站副站长吴光宁开始了他俩的创新之路。端和键与吴光宁商量:“新上的打捆机定位光栅距离打捆机挡板为5.4米,当棒材长度小于5.4米时,尾部定位经常会出现异常,不能正常有效地进行打捆,同时抱臂动作也会不正常,很容易造成钢材表面硌伤缺陷,咱们必须尽快解决这个问题。”心动不如行动,他俩通过多次实验后决定在现场已有的定位光栅后再增加一个定位光栅,用于小于5.4米长度棒材的定位控制。但问题的解决远不是这么简单,结合定位光栅的调整,电脑软件系统参数也需要进行相应调整,吴光宁在精心测算后修改了系统参数。修改完毕后进行带钢测试,测试结果均满足打捆功能要求,还减少了抱臂异常动作造成的钢材表面蹭伤。
“端和键、吴光宁这两位师傅给我们的创新之路开了好头!改造后不仅能保证打捆包装合格,还方便职工操作,减少参数设定错误,有效提高职工的操作效率和作业的正确率。”设备室主任董飞佩服地说。
轧钢厂南区不仅向身边的榜样学习,更是把目光投向行业内优秀企业。轧钢厂南区管理技术团队先后向南钢、韶钢、本溪特钢等企业“求取真经”,找出自身在生产、管理等方面的不足,并积极改进落实。
事故是最大的浪费
不久前,轧钢厂南区点检员李政发现夏季布朗锯区的液压系统、电器元件极易发生故障。在分析原因后发现厂房内散热不好、环境温度过高,远超出布朗锯最佳工作温度是造成绝大部分故障的主要原因。
“最先想到的是加个风筒,简单省事儿。但是这样治标不治本,肯定有更好的解决方法。”几天的冥思苦想后,李政终于有了想法。经过仔细选址,他决定在锯区辊道顶部、锯房东部揭下一块隔热板,并割取同等尺寸的网格板安装于原位置,与西侧大门、出口形成空气对流,达到自然降温的作用。“改造后,锯区温度降低了5到10℃,到目前还未出现过液压系统、电器元件损坏的情况。设备故障少了,事故时间就降低了,产量也就随之提高了。”李政自豪地说道。
像这样的设备改进事例,在轧钢厂南区俯拾皆是,这些看似简单的小改造体现出轧钢厂南区职工为公司提效降本贡献力量的坚定决心。(于宗鹭 宋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