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讯(通讯员 高益芳)为进一步提高转炉煤气回收量,实现转炉煤气经济效益最大化,4月份以来,河钢石钢炼钢厂持续开展转炉煤气回收攻关活动,创新思路改变回收方式,煤气回收量实现了质的突破。今年4至8月份,煤气回收量持续稳定在120m3/吨钢,8月份实现历史最优回收量126.48m3/吨钢,每月较改造前吨钢降本5.8元。
齐心协力解难题,让煤气“颗粒归仓”
“8月份,煤气回收量126.48m3/吨钢,同比平均煤气回收增加了1.25分/炉。”8月26日,看着电脑屏幕上闪烁的数字,负责生产统计的煤气工段技术员郝建营不禁喜上眉梢。而半年前,煤气回收量总是徘徊在110m3/吨钢,突破115m3/吨钢都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
“煤气回收实现自动化最大的特点是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影响,灵敏度自然提高了。”作为此次自动化改造参与者,电力工段段长范志永道出了二者的区别。改造的初衷,还要从几个月前炼钢厂的一次成本压降会说起。
面对日益严峻的市场形势,公司提出要以高效益化解当前面临的各种风险,要求各单位按照“成本是海绵里的水”的理念进一步压降各项费用,提高效益。炼钢厂召开分析会,对各项指标进行分解剖析,制定多项改进措施,其中一项就是提高煤气回收量。转炉煤气是炼钢生产过程中的重要副产品,也是创效点,会上炼钢厂党委书记刘炜首次提出煤气回收自动化的想法。
为了将这一提议变为现实,炼钢厂集中净化工段、电力工段、调度室等多个工段、科室技术骨干,组成专项课题组进行攻关。
“采用自动化可以杜绝人为因素对转炉煤气回收的影响,但难点在于如何设定O2和CO含量的限定值。”净化工段段长张东升道出破解问题的关键。在煤气回收方面张东升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他指出在满足安全生产和生产需求的条件下,CO回收限定值越低,回收煤气的时间越长,回收煤气量越多,但每个企业转炉煤气回收工艺和煤气用户的要求都有差异,限定值各个企业均有不同。没有固定的标准,就意味着没有经验可以借鉴,要实现回收自动化,必须先破解参数“黑匣子”。
为了找到合适的限定值,技术人员紧盯现场,通过对煤气回收设备运行状态、煤气回收条件的要求、煤气混合浓度等进行比对、分析,最终一套既能保证安全,又能最大限度自动回收煤气的方案敲定。经过几个月的运行,煤气回收量稳定在120m3/吨钢,8月份煤气回收量达到126.48m3/吨钢,创历史最优。
精心操作勤沟通,让煤气“物尽其用”
8月20日,炼钢主控室内,炼钢工段摇炉工李志华眼睛注视着前方,此时火红的炉膛在他身上晕染出一层淡淡的橘色。当天生产的钢种需要进行双渣工艺,冶炼时间较其他钢种更长,这就意味着煤气回收量会受影响。李志华精神高度集中,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显示屏幕上“CO浓度”、“氧含量”的数值变化,以便及时调整下一步操作。
在李志华看来,每立方米的转炉煤气都是真金白银,每次操作他都用心对待,日积月累也就有了一套自己的“心得”。“除了冶炼钢种对煤气回收有影响外,烟罩控制对煤气回收质量的影响也很大。”李志华向同事分享着自己的操作经验,冶炼过程中当炉内吸入空气会造成CO再次燃烧变成CO2,导致回收的转炉煤气热值降低,而空气的吸入主要受烟罩控制的影响,所以控制降罩和升罩速度,以及烟罩与转炉炉口的间隙都很重要。转炉煤气回收与冶炼工艺操作密切相关,需要把握时机、精准无误操作,炼钢工段制定了一系列操作标准,确保操作的科学性、规范性、稳定性,为实现增加煤气回收量、提高煤气质量、较少煤气排放的目标奠定基础。
在转炉平台的炼钢调度室内,生产调度员正在协调转炉、精炼、连铸等工序的排产,确保订单生产计划顺利完成。当他发现电脑屏幕上煤气监控数值达到设定值时,迅速拨通设备能源中心煤气调度的电话提醒进行外供操作。“目前,煤气虽然实现了自动回收,但是如果沟通不及时,同样会影响煤气外供量。”调度室主任刘超说道,与煤气手动回收相比,煤气自动回收需要调度员时刻关注柜位、压力、流量等参数的变化,做好这项工作需要极强的责任心。
转炉冶炼的不连续性,决定了转炉煤气回收的不连续性,要保证回收的煤气“物尽其用”,需要调度室、净化工段、煤气调度岗位的人员紧密配合,确保煤气外供量和回收之间的平衡。比如根据轧钢厂北区小棒线交接班、检修时间,炼钢厂合理安排内部检修,避免转炉煤气处于较大富余状态煤气柜满柜拒收;根据生产节奏及冶炼钢种对煤气回收的影响规律,通知煤气调度调整煤气柜运行,保证回收顺畅……
通过技术改造、标准化作业和相关工艺参数的调整等系列措施落地,8月份炼钢厂实现转炉煤气高效回收利用,煤气外供量较改造前增加6.85m3/吨钢,创效3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