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腿意外骨折了,目前还不能长时间坐椅子,只能坐在床上办公,有点不太方便,坚持过这段特殊时期就好了。”10月21日,笔者在河钢石钢轧钢厂见到三级专家赵争喜时,他的腿上固定着支架,坐在自带的折叠床上,面对笔者好奇的眼神轻描淡写地说道。
一个多月前,赵争喜在回家途中因车祸造成了骨折。“伤筋动骨一百天”,医生嘱咐他一定要在家好好休养。可是只休息了一个多月他就闲不住了。“我想上班,公司肯定有很多事情等待我去处理。现在公司正是两线作战的关键时期,我想尽最大的努力,与轧钢厂北区的兄弟姐妹们一起战斗。”赵争喜与妻子说了自己的想法。妻子担忧地说:“不是不支持你的工作,实在是怕你的腿落下毛病,医生千叮咛万嘱咐让好好休养。”为了能够早点上班,赵争喜在家拄着拐杖练习走路,用电话“遥控”指挥处理单位事情。妻子看着他“身在曹营心在汉”的状态,向他“妥协”了。
回到了工作岗位,但困难也随之而来。家住六楼,没电梯,怎么办?“方法总比困难多,试一试慢慢就能找到窍门。”他自信地说。轧钢厂职工知道赵争喜要上班的消息,纷纷表示可以让其搭自己的“顺风车”。这些感动他都记在了心里。
笔者的采访不时被打断。轧钢厂厂长助理周玉鹏推开了办公室的门:“今年的年修计划还需要再修改,下了班咱俩再碰碰。”“好的。新基地轧钢项目部需要的人员,我们也要马上把名单敲定。”赵争喜给出了回应。
周玉鹏刚转身离开,轧钢厂北区技术室主任、90后的郑延走了进来:“赵厂,我现在压力特别大,感觉自己在管理、生产、技术知识方面有很多欠缺……”耐心地听完郑延的倾诉,赵争喜苦口婆心地做起了思想工作:“你现在一定要付出比别人多十倍的努力,多学习,多去生产现场,向师傅们多请教。你遇到的这些困难,我也都经历过,只要你不放弃,就一定能战胜它。”郑延若有所思地离开了。
“来单位就能帮大家分担一些工作,在公司当前这关键时期还可以给年轻人做做思想疏导。可惜我现在不能主动走到产线去,不过我现在虽然‘足不出户’,每天办公室却都‘宾客盈门’,热闹得很。”赵争喜笑着说道。
赵争喜与笔者分享着企业的现在和未来:“关键时期,除了‘保安全,保质量’外,还有一项重要工作就是为新基地培养、输送人才。轧钢厂现在80后、90后年轻骨干很多,要把这些人才源源不断地输送给新基地,这些榜样可以更好地激励近两年入职的青年职工,让他们看到希望并为之奋斗。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新基地一定会成为所有职工梦想的‘孵化园’!”(于宗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