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商会频道 > 企业风采

在新挑战中锤炼一支能打胜仗的过硬队伍
——河钢石钢轧钢厂大棒乙段党支部转岗奋战侧记

来源: 长城网  作者:
2020-12-08 17:14:17
分享:

  河钢石钢新区进入“鏖战”阶段,公司运筹帷幄、合理调配人员力量,不断为新区注入新的“战斗力”。7月底,老区轧钢厂南区大棒线乙段党支部率领党员职工转岗到新区轧钢中棒线调试岗位,他们是公司首个整建制转岗的工段。面对新挑战,该党支部自我加压、不断提升,用超强执行力、超高“战斗值”锤炼出一支能打胜仗的过硬队伍。

  加强纪律  逆境中激发更大能量

  “我们作为第一个整建制工段参加新区建设,负责新区首个投产的中棒线的设备调试,我们必须甩开膀子、干出样子,在新岗位立新功!”来新区第一天,党支部书记孔从辉就给支部党员立下了“规矩”,职工做好了打一场艰苦战的准备。

  该工段总共有17名职工,负责中棒线的全线设备调试,产线共21架轧机,上千个调试点位,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和其他团队不同的是,该支部特别注意加强劳动纪律,职工每天在新区2号门集合,列队整齐上山;严格落实公司“把安全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的要求,班前会按照老区的“五步走”进行,每周召开安全会进行郑重安全宣誓;明确本班组成员联保对子,联保对子互相审视,确认精神状态;班后会对当班工作进行总结,发生事故召开事故分析会。这些使他们在面临困难和挑战时,有更好的心态和信心去解决各种问题。                                                                                                                            

  刚到产线时,现场连一个会议室、会议桌都没有,该支部党员带头用铁皮木块制作了桌子和长凳,摆放到中棒轧线平台上。工段开会、职工吃饭、休息全在这一桌两长凳上解决。为了抢赶工期,完成每天的调试任务,在现场不具备送餐条件时,职工早晨从食堂带上易保存的油条、馒头等作为午餐和晚餐充饥。面对新设备和新工艺,职工白天工作晚上学习,不断提升技能。“现场环境很艰苦,但正是这种艰苦的环境激发了我们的潜力,让我们在逆境中变得更强大。”该工段段长王耀说道。

  转岗刚一周,调试工段就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难题。由于到货的轧机机芯和底座配合定位部位未加工倒角,轧机装配困难。所有人都着急了,联系厂家轧机返厂重新加工已经来不及了,该工段主动出击、不等不靠,党员带头成立专门装配小组,分昼夜两个班轮流装配,他们采取人工打磨的方式,对轧机定位块尺寸精度进行打磨调整。时间紧、任务重,该工段连续一周主动加班抢赶工期,一边安装轧机,一边配合厂家调试打通精整区各个连锁点位,最终满足中棒线安装进度,在月底实现了全线贯通生产。

  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下都能快速适应,并做出成绩,才是一支过硬队伍应具备的能力。该支部不惧艰难和挑战,快速进入战斗状态,转岗后,总共梳理整改现场问题142项,为新区建设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群策群力  敢于冲锋不言败

  每一项伟大工程建设的背后都离不开一群甘于付出、艰苦奋斗的团队。在河钢石钢,就有一群群这样优秀的团队,他们执行力强、“战斗值”高,无论在哪个岗位都能团结协作、敢于冲锋、主动作为,调整工段就是新区众多优秀团队中的一个。

  9月26日,筹划已久的中棒线热负荷试车即将开始。然而在做模轧时,4号、9号和11号轧机销子缸信号出现问题,时断时续,如果贸然开车,可能导致堆钢等重大事故。当天上午,产线专门邀请了驻中国区的国外技术专家进行调整,然而专家前脚刚走,故障就又重现。当时已经是23点,联系不上厂家技术人员,大家焦急万分。

  “找不到‘援兵’,我们只能自力更生、背水一战!”作为调试组长的赵争喜临危不惧,带着调整工段职工临时成立了一个党员紧急攻关小组。该工段的党员谢利刚、封桂祥等有着丰富实战经验的技术人员迎难而上,认真分析研判、紧急查阅相关资料,联合机械、电气、液压、自动化等多专业技术人员,对销子缸进行解体。为了提高设备灵敏度,确保一次试车顺利,他们自我加压,把插销缸的定位检测精度控制到1mm以内,比设备厂家推荐的3mm以内标准更严。

  “国外专家能做到的,我们也能做到!即使没有成功,我们也努力过了,大家放手一搏吧!”王耀给大家鼓劲儿道。于是大家放下思想包袱,全身心投入到设备抢修当中,于9月27日凌晨1点多完成调整,中棒热负荷试车成功,产线人员欢呼不已。但该工段职工都没有回宿舍休息,他们一直守候在岗位上,以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紧急事故,直到黎明曙光照亮,经过一夜顺利生产,整齐划一的棒材列队迎接“检阅”,工段人员才露出了喜悦的笑容。

  这是该党支部在紧急危难任务面前敢于冲锋、能打胜仗的一个缩影。截止到目前,他们已经完成了中棒线8个规格的调试,累计生产7个订单。

  郭旭梅 河钢石钢新区进入“鏖战”阶段,公司运筹帷幄、合理调配人员力量,不断为新区注入新的“战斗力”。7月底,老区轧钢厂南区大棒线乙段党支部率领党员职工转岗到新区轧钢中棒线调试岗位,他们是公司首个整建制转岗的工段。面对新挑战,该党支部自我加压、不断提升,用超强执行力、超高“战斗值”锤炼出一支能打胜仗的过硬队伍。

  加强纪律  逆境中激发更大能量

  “我们作为第一个整建制工段参加新区建设,负责新区首个投产的中棒线的设备调试,我们必须甩开膀子、干出样子,在新岗位立新功!”来新区第一天,党支部书记孔从辉就给支部党员立下了“规矩”,职工做好了打一场艰苦战的准备。

  该工段总共有17名职工,负责中棒线的全线设备调试,产线共21架轧机,上千个调试点位,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和其他团队不同的是,该支部特别注意加强劳动纪律,职工每天在新区2号门集合,列队整齐上山;严格落实公司“把安全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的要求,班前会按照老区的“五步走”进行,每周召开安全会进行郑重安全宣誓;明确本班组成员联保对子,联保对子互相审视,确认精神状态;班后会对当班工作进行总结,发生事故召开事故分析会。这些使他们在面临困难和挑战时,有更好的心态和信心去解决各种问题。                                                                                                                            

  刚到产线时,现场连一个会议室、会议桌都没有,该支部党员带头用铁皮木块制作了桌子和长凳,摆放到中棒轧线平台上。工段开会、职工吃饭、休息全在这一桌两长凳上解决。为了抢赶工期,完成每天的调试任务,在现场不具备送餐条件时,职工早晨从食堂带上易保存的油条、馒头等作为午餐和晚餐充饥。面对新设备和新工艺,职工白天工作晚上学习,不断提升技能。“现场环境很艰苦,但正是这种艰苦的环境激发了我们的潜力,让我们在逆境中变得更强大。”该工段段长王耀说道。

  转岗刚一周,调试工段就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难题。由于到货的轧机机芯和底座配合定位部位未加工倒角,轧机装配困难。所有人都着急了,联系厂家轧机返厂重新加工已经来不及了,该工段主动出击、不等不靠,党员带头成立专门装配小组,分昼夜两个班轮流装配,他们采取人工打磨的方式,对轧机定位块尺寸精度进行打磨调整。时间紧、任务重,该工段连续一周主动加班抢赶工期,一边安装轧机,一边配合厂家调试打通精整区各个连锁点位,最终满足中棒线安装进度,在月底实现了全线贯通生产。

  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下都能快速适应,并做出成绩,才是一支过硬队伍应具备的能力。该支部不惧艰难和挑战,快速进入战斗状态,转岗后,总共梳理整改现场问题142项,为新区建设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群策群力  敢于冲锋不言败

  每一项伟大工程建设的背后都离不开一群甘于付出、艰苦奋斗的团队。在河钢石钢,就有一群群这样优秀的团队,他们执行力强、“战斗值”高,无论在哪个岗位都能团结协作、敢于冲锋、主动作为,调整工段就是新区众多优秀团队中的一个。

  9月26日,筹划已久的中棒线热负荷试车即将开始。然而在做模轧时,4号、9号和11号轧机销子缸信号出现问题,时断时续,如果贸然开车,可能导致堆钢等重大事故。当天上午,产线专门邀请了驻中国区的国外技术专家进行调整,然而专家前脚刚走,故障就又重现。当时已经是23点,联系不上厂家技术人员,大家焦急万分。

  “找不到‘援兵’,我们只能自力更生、背水一战!”作为调试组长的赵争喜临危不惧,带着调整工段职工临时成立了一个党员紧急攻关小组。该工段的党员谢利刚、封桂祥等有着丰富实战经验的技术人员迎难而上,认真分析研判、紧急查阅相关资料,联合机械、电气、液压、自动化等多专业技术人员,对销子缸进行解体。为了提高设备灵敏度,确保一次试车顺利,他们自我加压,把插销缸的定位检测精度控制到1mm以内,比设备厂家推荐的3mm以内标准更严。

  “国外专家能做到的,我们也能做到!即使没有成功,我们也努力过了,大家放手一搏吧!”王耀给大家鼓劲儿道。于是大家放下思想包袱,全身心投入到设备抢修当中,于9月27日凌晨1点多完成调整,中棒热负荷试车成功,产线人员欢呼不已。但该工段职工都没有回宿舍休息,他们一直守候在岗位上,以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紧急事故,直到黎明曙光照亮,经过一夜顺利生产,整齐划一的棒材列队迎接“检阅”,工段人员才露出了喜悦的笑容。

  这是该党支部在紧急危难任务面前敢于冲锋、能打胜仗的一个缩影。截止到目前,他们已经完成了中棒线8个规格的调试,累计生产7个订单。(郭旭梅)

关键词:河钢石钢,队伍,新挑战责任编辑:刘世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