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服务京津冀区域协同地方标准”新闻发布会现场。费彬摄
新闻发布会现场,省人社厅人力资源市场处副处长王新文介绍情况。张祝钦摄
长城网北京4月24日讯(记者张祝钦通讯员费彬)4月24日,是见证京津冀人力资源服务区域协同发展的历史时刻,京津冀三地人社部门和质监部门在北京正式发布“人力资源服务京津冀区域协同地方标准”。据悉,这是全国首次发布人力资源服务区域协同地方标准,将于今年8月1日起正式实施。实施后,京津冀三地人力资源服务将更加规范,求职者在三地都能享受同样标准的人力资源服务。
求职者可精准选择服务机构
“以前,由于京津冀三地在流动人员档案转递中的工作程序、标准不一致,造成人员档案转递过程中存在很多困难,使得很多劳动者、求职者多方奔波,带来诸多不便。”河北省人社厅人力资源市场处副处长王新文告诉记者:“标准执行后,三地档案转递工作程序、标准一致,这样无障碍流通,畅通档案转递的渠道,可以给求职者带来极大方便。”
据悉,在标准制定过程中,三地人社部门、质监部门多次组织专题研讨会和专家评审会,重点研究如何合理设置标准要求和指标体系,提升三地人力资源服务业的规范化、精准化和便捷化水平。为三地人力资源市场打造公平、透明的营商环境,为广大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人力资源服务,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足感。
三地标准对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开展各项业务的标准和要求提出了详细、明确的规范,确定了统一的行业标准。同时,通过一系列量化指标打分评级,群众可以根据自己需求精准地选择相应等级的机构获取服务。三地标准也将为雄安新区培育更多优质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为促进新区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从A到5A五级评分系统确保服务规范
“我们以前办招聘洽谈会,就没有想到需要医务人员出席,也就是在会上准备药箱。”河北诺亚人力资源开发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任立宁看到三地标准后很有感触,她说:“三地标准规定了规模在200个展位及以上的招聘洽谈会,应配有医务人员。我们以后就要按标准执行。”
“人力资源服务京津冀区域协同地方标准”包括《人力资源服务规范》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等级划分与评定》两部分,其中《人力资源服务规范》由通则和11项业务规范组成。
三地标准覆盖了人才的选、育、用、留全流程。又分别对11种业态的从业人员、服务场所、规章制度、工作流程以及服务评价与改进等方面进行了明确规范。对从事素质测评、人力资源管理咨询等技术智力密集的服务机构,以及创新服务模式、恪守诚信准则、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服务的机构给予相应加分,带动人力资源服务业价值链和服务链延伸。同时,三地标准建立了一个对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进行量化评价的指标体系,构成了从A到5A的五级评分系统。依据此标准,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会像星级酒店一样被赋予从A到5A的评级。
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提供便捷高效服务
北京市人社局副局长王明山说:“开展各项工作,执行统一标准非常重要。”三地的人力资源服务执行统一标准,通过规范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硬件设施和服务标准,简化手续,优化流程,还可以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手段,使得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为用户和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人力资源服务。
近年来,在京津冀人社系统以及相关部门的通力协作下,三地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和服务业协同发展不断深化。2014年,京津冀三地签署《京津冀质量发展合作框架协议》。2015年,签署《京津冀区域共同制定地方标准有关事项的会议纪要》和《京津冀安全生产地标协同合作框架协议》,提出共同制定、分别发布区域协同地方标准的工作意见,明确了京津冀区域协同地方标准统筹协调机制,包括标准编制方式、编号方式、发布方式等相关内容,为实质性推进三地合作奠定了基础。截至目前,京津冀协同地方标准共发布7批41项。仅2018年前四个月发布的区域协同地方标准就比前三年发布的总量还要多7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