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疑找到了答案,所有困难也就迎刃而解。2016年6月底,宋嗣海带着当时只有7个人的塞钢公司管理团队,与塞方交割完毕,正式接管工厂。团队进驻塞钢没多久,细心的塞尔维亚人就发现了一些变化。现任塞钢公司食堂主管的斯罗博丹卡·德拉吉切维奇给记者讲述了她的发现:
“美国人经营的时代,我们塞尔维亚的经理们一般都把车停在厂区外的停车场,然后走路到办公楼上班。但美国人不这样做,美国人时期不停车直接入厂,中国人与他们不同,都是打卡入厂。我们发现,他们和我们塞尔维亚人是一样的。他们没有专车,一般会拼车上班,即使是宋总也一样,他们会把车停在停车场,然后走路去办公楼。这是中国管理者对普通雇员的尊重,而在美国管理者那里,你看不到同样的情况。”
工作一点一点开展,变化也就一点一点的开始。总经理赵军说,对于河钢的到来和公司执行“三个本地化”原则,塞尔维亚工人是非常认可的。他们觉得自己的工厂本来就要破产、自己马上就要失业了,从处在危险的边缘一下子又有了美好的未来、很大的希望,这让他们重新焕发出了极大的积极性。赵军说:“我们刚进驻的时候,经常有工人来找我们,说我是哪个哪个岗位的,我有一些建议,应该这样做,这样可以提高效率等等。”
斯罗博丹卡·德拉吉切维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讲述了她的感受:“你知道的,当时我们遇到了危机,可能要关闭整个工厂,这时候中国人来了,我觉得非常幸运。原来的美国管理人员是没有耐心的,他们也不会和雇员平等相处,但是中国人不一样,对我们很有耐心。他们带来了稳定和进步,每个人的领导力都很出色。我从此可以让我的两个女儿过更好的生活,可以考虑未来的发展。”
在2016年的下半年,河钢塞钢团队忠实地执行了集团“三个本地化”原则,建立了公平的选人、用人制度;充分尊重并发扬、完善了原有的管理流程;对工厂的各个环节、产线的设备进行了全方位的维护、检修。这时塞钢的生产和销售已是蒸蒸日上,到了12月底,塞钢已成为塞尔维亚第二大出口企业,成为带动塞尔维亚出口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2016年下半年钢铁、钢材产量较上半年增长了50%以上,产销量创2010年以来最好水平。工厂在历时7年亏损之后首次实现全面盈利。仅仅用了半年的时间,河钢团队改造了一座濒临破产的百年老厂,成功“吃鸡”!但是塞钢并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2017年生产钢材147.3万吨,实现销售收入7.4亿美元,创出历史最好水平;2018年上半年产钢90万吨,实现销售5.7亿美元,已超过2015年全年的水平……
不断刷新的数字,带来的是斯梅代雷沃的变化,对这一点体会最深的莫过于斯梅代雷沃的市长亚斯娜·阿夫拉莫维奇。她对记者说:“我已经当了十四年的市长了,但从未像现在这样轻松和欣慰过,在塞尔维亚政府管理时代,斯梅代雷沃钢厂处于半停产状态,塞尔维亚中央政府要从国库拨款1.5亿美元支撑钢厂运行。随着河钢的到来,塞尔维亚政府管理时期市政府财政收入只有200万欧元,2017年则是500万欧元。有了这些钱,我们就可以修复基础设施、改善社会政治和人口政策、帮助孕妇、投资城市文化和日常活动。这都是些多么重要的事情啊,以前却是不敢想象的。”
河钢塞钢的职工沃伊斯拉夫和娅斯米娜是一对夫妻,他们有两个孩子。沃伊斯拉夫说:“我和娅斯米娜都是在钢厂工作了十几年,之前钢厂要倒闭了,我们收入很可怜,全家住在一处上世纪50年代的老房子里,老房子比较小,条件简陋,孩子们和我们挤在一起生活,每年冬天都是一家四口最难熬的日子。河钢到来之后,钢厂变了样,我们的生活也变了样。现在居住的二层小楼是去年新盖的,房子比较宽敞,孩子们都有自己的房间,我们在院子里种了花草,安装了秋千,供孩子们玩,新房子居住起来非常舒服。”
现在,河钢塞钢公司的管理团队已经由原来的7人,增加了9人。他们不但以自己的专业知识管理着工厂,还在积极地融入当地社会。
市长亚斯娜·阿夫拉莫维奇给记者讲了这样一个故事:“那时一个星期日的下午,流经塞钢公司附近的一条小河发了洪水倒灌,我打电话给河钢塞钢的人员,他们立刻从家里赶到了那里,我们一起去查看了工厂外居民的房子。那儿的居民很高兴看到王总出现在他们的后院和房前。王总找到了问题出在哪里,并马上安排了工程机械,在两个小时内疏通了河道、解决了问题。不久之后,村民打电话给我,让我替他们感谢宋总和王总,感谢他们快速干预并解决问题。这对当地社区来讲是非常重要的,河钢塞钢的管理层和当地居民关系非常融洽,社区不再把中国人和塞尔维亚人加以区分,因为我们是兄弟,就像是一个国家的一样。”
在五天的采访中,每一位塞钢管理团队成员和记者谈的最多的,就是怎么抓管理、搞生产,很少谈及自己在远离祖国之地生活的艰辛,很少谈思乡之苦。实际上,管理团队中的好几位,都经历了和亲人的生离死别。执行董事宋嗣海,正式接管塞钢第十天,母亲去世;2016年4月份,副总经理王连玺岳母去世,其家中尚有92岁老母,长期不得尽孝;2018年7月4日,总经理赵军父亲突发心梗去世。赵军被调往塞钢之时,最大的担心就是父亲的身体,他曾经和父母有过一次谈话。父亲说,这个事儿我支持你,这是国家的大事、好事,你该走就走,家里的事儿不用你惦着。父亲去世后,赵军赶回国内料理完后事,准备赶回塞尔维亚。母亲对他说:“你回去吧,家里也没什么事儿了,你爸当初支持你去塞钢,现在也不会怪你。好好工作,不用惦着我!”
正是在塞钢管理团队的努力下,在河钢集团国际化的大平台上,塞钢在两年多时间内就取得了长足进展,并且不断朝着更高目标奋进;正是因为他们的坚守,才为“一带一路”倡议提供了生动实践和范例;为我国企业响应国家“走出去”战略提供了成功的、鲜活的样本!让我们向他们致敬!
你好,来自河北的钢铁天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