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钢石钢炼钢厂,职工们都习惯将炼钢的操作描述为在“炒菜”。作为一名“90后”、炼钢行业的新人,我更喜欢将转炉的炼钢作业称为做“大锅菜”,精炼则是二次“小炒”。转炉的钢水需要精炼工位的师傅们精心“雕饰”,才能炼就精品特钢。
6月4日,炼钢厂1号LF精炼炉正在为公司某战略客户生产样钢,该钢种不仅要求产品端淬性能合格,而且对钢水成分内控范围、夹杂物控制、中包过热度、硫含量等要求极为严格。钢水到站前,精炼工何隽楠认真阅读钢种作业指导书,并与班组其他成员互相沟通,熟知该钢种控制要点,做到心中有数。而后,他迅速了解转炉钢水终点温度、成分、重量、钢包包况、待钢时间、渣层厚度等基本情况,综合分析后,针对性合理安排冶炼送电的周期,做到有的放矢。
冶炼过程中,何隽楠不时观察从炉口冒出的“白烟”,以此判断炉内还原气氛的强弱。虽然现在已是车间的“三伏天”,但班组的职工们丝毫不敢放松,测温、取样、沾渣一气呵成。何隽楠仔细观察沾渣,从中判断熔渣是否为“白渣”,能否达到冶炼要求。通过对渣系的调整,以及渣样分析实时传送系统,大家对渣样成分控制更加精准。很快,电脑上显示出此包钢水的成分信息,而后,大家通过合金调整数据模型,手动导入成分信息,数据模型便迅速给出了合理的加料数据,配以自动加料系统,迅速完成了合金调整过程。现在的合金调整不再是过去的复杂计算过程,已经实现了一次调整即可精整命中目标值,这个成绩的取得,需要丰富的生产经验以及对钢种、添加合金种类、数量等综合信息全面细致地考量。
在调整成分的同时,班组人员一起结合化验数据以及现场沾渣情况,对炉渣进行调整,以便达到脱硫、脱氧、吸附夹杂的效果。俗话说,“炼钢就是炼渣”,炉渣的流动性、脱硫效果、渣面气泡分布情况,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炉钢水的质量。
经过将近一个小时的冶炼,最后一个成品样数据传送回电脑屏幕,何隽楠紧盯着计算机,对照标准查验各个成分信息,“完全符合各项要求指标。”大家都舒了口气,开始起电极、测温、沾渣,一助手高兴地喊着:“温度适宜,成分合格,终渣流动性良好,可以向连铸机上钢了。”
作为炼钢生产的中间环节,精炼操作需要对初炼钢水做进一步冶炼,更重要的是向连铸机提供高质量的钢水。精炼好坏决定产品的档次。精准、高效、优质一直都是精炼岗位的职工追求的目标,“扎实工作,保质生产,全力生产精品钢水”是大家共同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