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7月,平山县的小山村西柏坡亮起一盏电灯,划破了平山县千百年沉寂的黑夜,从此开启了平山有电的历史。
改革开放40年后的今天,站在柏坡岭上放眼望去,夜幕降临,万家灯火,流光溢彩,平山大地处处洋溢着生机与活力。
“改革开放40年,平山电网一直与圣地共同成长、发展壮大。”国网平山县供电公司负责人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平山电网坚决扛起央企的责任与担当,坚持画好政治、经济、社会三大责任同心圆,在服务国家和平山发展大局上屡建新功,电网发展再谱新篇,全县形成了“电网等级涵盖110千伏、220千伏及500千伏”的坚强电网结构,绘就了一幅“人民电业为人民”的美好画卷。日前,笔者就此进行了专访。
西柏坡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的所在地,在这里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召开了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两个务必”,描绘了新中国宏伟蓝图,指挥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决定了中国的命运。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离开西柏坡,赴京建国。新中国从这里走来。
西柏坡作为农网改造试点之一,于2000年便率先实现了标准改造的实践,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至今追忆起当时农网改造“盛况”,原西柏坡供电所所长、现城郊供电所所长崔志勇仍心潮澎湃。“农网改造是为农民做的最大实事。”崔志勇回忆,为缓解农网配电网供电瓶颈,一场农网改造的变革随之在这片圣地热土上迅速全面铺开。
“农网改造之前,平山县各村的用电管理均由村委会承包,村电工负责核算用电成本并确定该村的最终电费,供电局只是每月将全村基础电费总额告知村委会,由村委会统一收取。”崔志勇说,当时农村电网水平相当落后,线损率很高,为覆盖电价成本、维护费用,普通村的电价一般每千瓦时1元钱,有的管理不善的村电费高达每千瓦时1.5元。
1998年,全国统一的农网改造工程建设启动以来,先后投资近10亿元,完成农网改造一、二期和县城电网建设改造工程,新建2座220千伏变电站、9座110千伏变电站、28座35千伏变电站,为当时及今后10余年平山经济的飞跃提供了有力保障。
经济高速发展的背后更需坚强电网的支撑,平山电网始终坚持“以电养电、适度超前”的原则,滚动式加快电网建设,时至今日,平山区域内共有500千伏变电站1座、220千伏变电站2座、110千伏变电站9座,35千伏变电站28座,年售电量由1978年的3100万千瓦时增加到2017年的27.125亿千瓦时,增长87.5倍。
多年来,平山电网一直围绕平山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发力,扛起了央企的责任与担当。针对平山县红色资源丰富的特点,大幅提升电网综合保障能力,探索总结了一套多方联动、主动出击、快速响应,积极复电的“平山经验”,圆满完成习近平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考察指导及重大政治保电任务160余项,并实现了保电“六个零”目标,万无一失。
“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是党的十九大发出的响亮号召。平山电网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以超常的电网建设速度,就是来助力地方经济腾飞,为圣地添锦绣,并打造优质营商环境,精准把握客户需求,真正做到以客户为中心,还创新服务理念,提升优质服务,一切为了让人民的生活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