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进自动化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全体职工团结协作,一大批‘无人化、少人化’的现实版智能制造项目投入到生产中,我作为其中的一员特别有成就感!”从软件开发师到副主任工程师,河钢石钢信息物流中心信息中心“80后”软件开发工程师赵惠丽不仅出色完成了部门交给的各项信息化改造项目,还在2018年5月份实现了角色的转变。
在河钢石钢提出打响现实版智能制造的“人民战争”后,信息物流中心全员加入到这场特殊“战役”中。如何不花钱、少花钱实现公司自动化、信息化提升,为产品升级结构调整发挥积极作用?赵惠丽用行动给出了答案。作为河钢石钢信息化提升中的代表性项目之一的质量判定系统流程再造项目,就是由赵惠丽主责开发的。
随着河钢石钢高端产品比例的不断提升,需要后部工序或委外进行退火、调质、冷拔、银亮等工序的深加工产品越来越多,原来的质量判定系统已经不适应当下的生产情况,曾出现过因质量信息不对等造成误发货的问题,开发一套新的质量流转系统迫在眉睫。从事质量管理系统开发和维护工作的赵惠丽主动请缨,担任这个系统开发的负责人。
“好用的系统必须要适用于产线,让产线变得更‘智慧’,让职工用起来更方便是我的目标!”赵惠丽说。她和技术中心品质部相关人员一起对生产、质量、物流的流程进行全面梳理,对生产和物流数据流转反复研究,建立数据模型,用5个月时间开发出了“质量流转卡”系统,实现了按工序跟踪检验、质量判定,与生产流转卡一起流转质量信息,防止误发货。
“该系统不仅方便还很智能,入库操作时增加质量自动判定功能,我们用起来省心又省事。”技术中心品质管理部轧钢检验站站长李汉生这样评价“质量流转卡”系统。
如今,有着10年软件开发经验的赵惠丽已经成长为该部门的“主力军”。2018年以来,她先后开发和优化了“重点客户自动判定系统”“检化验数据不落地系统”“质量系统查询相关报表”等20多个信息化提升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