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入伏第一天。湿热的空气弥漫在河钢石钢轧钢厂南区大棒线车间的各个角落。此时,轧线上正在生产直供某重点客户的高端弹簧钢,客户对产品表面质量、尺寸精度等要求很高。
在冷床区域,“85后”热检工程雷身体微侧,一手举着割把,一手放在额前。在割把的强光下,钢材表面情况一览无余。几秒钟后,程雷迅速变换动作,身体向反方向侧去,继续检查钢材。冷床区域环境温度高达400℃,程雷的汗水不住地下落,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他的动作。一分钟后,这支钢材终于通过了严格的检查,随着辊道“走”向下一道工序。
“张工,目视检查钢材表面没有明显质量缺陷,一会儿我再取样做酸洗检验。”看到前来查看试样表面质量的技术室主任张晓辉,程雷放下手中的割把,抹去头上的汗水高兴地向张晓辉反馈当天的“战况”。
“程师傅辛苦了,我再去看一下轧辊情况。”说完话,张晓辉又朝轧机区走去。
客户采购的钢材用于制造高端弹簧钢,随着行业发展的提档升级,客户对钢材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用钢材全部增加探伤检测。在5月份,因簇状裂纹,此弹簧钢表面探伤一次合格率下降。探伤合格率低,意味着客户交货期延长,同时还增加了生产成本。一段时间以来,此类订单成为了产线职工眼中的“烫手山芋”。
轧钢厂南区迅速成立大棒线提升小规格钢材表面探伤合格率攻关组,通过逐个工序排查梳理,最终发现问题出在轧槽表面质量上。找到问题之后,马上制定出改进措施,生产前确认各道次轧槽表面质量,生产过程取样酸洗,发现表面簇状裂纹时倒查各道次料型参数和轧槽表面质量。同时,技术人员还对轧线上所有轧辊进行“特殊关照”,每天由专人在轧辊上线前进行拍照留档,下线后再次拍照进行对比。这样一来,轧辊表面质量的任何“风吹草动”都在技术人员的掌控中。有了这些措施“护航”,产品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
产线各个环节巡检一遍后,张晓辉身上的工作服已经被汗水浸湿了一大片。“只要能解决问题,满足客户需求,流再多的汗也值得!”张晓辉认真地说。7月份,供该客户的高端弹簧钢共生产18炉,经过探伤检测,合格率96.27%,创历史最优。(高益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