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河钢石钢工会组织2018年度劳模、工匠到江苏市场走访对接客户。他们在生产现场与客户的质量负责人和车间职工进行交流,了解客户诉求,感受市场温度。通过与客户面对面地交流,劳模和工匠对客户产品有了更深的了解,对市场有了更直观的感受。
该客户位于南京,是河钢石钢的战略客户。一下火车,劳模和工匠们就直奔客户厂区。
接待室里,客户工作人员对大家的到来表示欢迎,向大家介绍了企业的发展历程,并从质量审核体系、供应商评价制度、安全管理等方面为劳模和工匠们做了细致讲解。客户工作人员还为前来参观学习的劳模和工匠每人准备了一份礼物———一个雕刻着主打产品的水晶摆件,让在场的每个人既意外又惊喜。
在车间的入口处,设有产品展示区。“你们看到的这些产品有很多就是用河钢石钢的钢材生产的。”质量主管指着其中的一个展柜介绍说。大家纷纷拿起手机合影留念。“我们班组就是为该客户生产产品的,我还是第一次见到加工后的成品。”河钢石钢连铸工匠、炼钢厂大方坯班长王贞科兴奋地说道。
身着蓝色T恤的郝彦英在参观的人群中格外醒目。她不仅是公司劳模,也是该客户高端钢种的开发者。从钢种初期方案确定到产品性能跟踪,都与她的工作有关。作为老熟人,郝彦英来到现场直奔主题,一边与工作人员交流,一边引导鼓励其他劳模和工匠多问问题。
“曹工,今天来现场的都是我们公司核心岗位的技术骨干,赶紧给我们介绍一下产品的用途、钢种特性需求吧。”郝彦英知道,岗位职工能够面对面地与客户交流,这样的机会很难得。
“这是我们主管炼钢技术质量的负责人,关于夹杂物的问题可以和他交流。”郝彦英指着炼钢厂生产技术科主任高鹏介绍。高鹏不仅是劳模,同时也是该客户的产线客户质量保障工程师,能够来到现场进行参观,他非常珍惜这次机会,详细询问客户质量问题发生的部位,了解客户深层次的需求。
轧钢厂精整探伤线作业长王利杰负责的精整探伤线是为该客户提供产品的最后一道工序。现场参观,让王利杰明白了什么叫做“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体会到客户对原材料长度要求精确到毫米的原因。
在客户锻造车间内,每隔十几秒就会有一段烧红的钢段被机器人夹紧输送到锻造流程,动作连贯而紧凑。突然,机器人将一根钢材摆动至一旁的筐子里,这一细节引起设备能源中心煤气工段段长李会中的注意。经过询问,原来机器人温控感应器检测到钢材温度达不到要求,钢材被判定为不符合材,需要重新加热。但如果反复加热4次还未通过,那么钢材因为内部组织发生变化,这根钢材就不能再使用。
“原以为煤气供应与产品直接关系不大,但没想到稳定的煤气供应与质量联系如此紧密。回去后,我将思考如何为生产环节提供更加稳定的煤气,为高质量生产作保障。”李会中,这位连续两年被公司评为劳模的老党员这么说。
顺着参观通廊往前,一排排机械手臂,按照设定程序有序运转。环顾四周,厂房很大,但是操作人员并不多。客户智能化生产模式,不仅减轻了职工的劳动强度也提高了生产效率。作为新基地炼钢项目的参与者,公司自动化设备维检工匠袁伟对此感受颇深,他表示此次参观客户现场的生产工艺对今后新基地设备设计和安装都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旅途的劳顿丝毫没有影响大家的积极性,已经走出客户厂区,大家的讨论还在继续。“现场管理”“精细操作”“质量控制”“安全制度”成为大家探讨的关键词。
客户的优秀管理经验、先进的质量理念,都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成为他们努力的方向。正如大家总结的:“走进客户,是为了了解客户,最终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客户。”